2010-11-30

【祕境】Rahsaan Patterson - Bleuphoria (Not of This World Fan Club)

 
 Rahsaan Patterson的新專輯《Bleuphoria (Not of This World Fan Club)》即將發行,新單曲〈Easier Said Than Done〉已釋出。



我的友人Darell Eads寫了一篇短文,稍加翻譯如下,希望能吸引新舊朋友的目光。


"Easier Said Than Done" Rahsaan Patterson

談何容易──Rahsaan Patterson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esire to define Rahsaan Patterson as just a NeoSoul artist. I have never liked that definition for many of the artists that elevate, risk, and paint musical journeys with their craft. These talented artists think outside of the ambiguous, proverbial box of music genres.

 如何將Rahsaan Patterson定義成新靈魂樂藝人始終是個難解之癮。我不喜歡把藝人的音樂表現套上紅袖添香的外在定義,這些擁有洋溢才華的藝人的思維總是超越那些曖昧又制式的音樂分類。


 As listeners we’ve become accustomed to the stereotypical, manufactured, formulaic music of today’s radio-ready performers. Devoid of originality

 作為聽眾,我們已經習慣定型、包裝、公式化的音樂且毫不選擇的全然接受,原創性杳然無蹤。


 When I listen to Rahsaan’s music it’s an ever changing audible portrait of what true music should be for the listener. “Moving it forward musically.” We’re exposed to a style that is not of the norm for black male artists in the bizz today. Rahsaan is one of a kind. With his last disk “Wines and Spirits” Rahsaan gave us an intermingled, cohesive fusion of Funk, Soul, Rock, Jazz and Jesus. This disk remains in heavy rotation when I want to escape from the predictabilities of current music trends. It’s definitely fine wine with gumbo.

 當我聆聽Rahsaan的音樂,它猶如一個千變萬化的聲音肖像,放送著真正該給聽眾感受的優質音樂。「音樂是革自己的命。」若我們想接觸有別於當今黑人男性藝人的種種表現模式,聽聽Rahsaan準沒錯。以他的最近一張專輯《Wines and Spirits》來論,Rahsaan給了我們一種融合著放克樂、靈魂樂、搖滾樂、爵士樂,以及贊頌耶穌的精鍊音樂饗宴。當我試圖從時下音樂浪潮的立場中抽離來聽這張專輯,它還是給我極大的衝擊。它確實是十足的音樂好料。


 With the highly anticipated release of “Bleuphoria” Mr. Patterson dropped a musical-morsel for his base in the form of “Easier Said Than Done.” A technafied, funkdafied slow-burn groove that we adore about this brotha. For me personally, besides the musical journey in each song, it’s also everything Rahsaan does vocally that stands-out above the rest. On “Easier Said than Done” his vocal range continues to be a master class of intonation. Rahsaan’s audience hangs on every word he sings. He’s just that damn good.

 在高度矚目的專輯《Bleuphoria》發行之際,Patterson氏把他的音樂想法全心全力展現在單曲〈Easier Said Than Done〉,這位靈魂兄弟的音樂利用了讓人動容的技術性與放克樂精神。我的觀點是,除了徜徉在歌曲構成的音樂之旅,Rahsaan歌聲裡所要表達的東西是顯而易見的。他在〈Easier Said Than Done〉的音域依舊滿是巨匠般的語調,Rahsaan唱作恰如其分,好到無話可說。


 With all due respect, as a Rahsaaniac, I cannot rope Rahsaan Patterson into any music category because he knows who he is musically; and I respect him, as well the choices he makes.

 恕我直言,身為Rahsaan迷,我不能把Rahsaan Patterson歸到任何音樂分類,因為他清楚自己所作的音樂,而我尊重他,以及他作出的音樂選擇。


 Rahsaan continues to move his music forward. Let us Rahsaaniac’s unite andkeep it moving.

 Rahsaan持續朝著他的音樂理想前進,我們Rahsaan迷也一起努力吧。


 更多訊息請到 http://www.rahsaan.com/
 

2010-11-24

改變

 
Sugeo老是說,Mana的心智不怎麼成熟。

兩人的交往是一樁出乎意料的事,而且Mana帶幼子投靠Sugeo,就是個鬧劇。

當Mana把打算為無法擺脫的原發性情緒輕生時,Sugeo開車經過那座橋,正好救了準備投河的Mana。

爾後,Mana循著名片上的地址找了上門,Sugeo才猛然想起自己習慣性的給人名片這檔事。也好,以他的實力,幫助這兩個人口吃飯尚有餘裕。

搬入Sugeo的豪宅後,Mana很自然的以女主人的角色優遊在新的世界。Sugeo從沒過問Mana過去的事,就連Mana幼子的名字、與誰生的都一概不問。

知道了又怎樣。

Sugeo絲毫不在乎對方的生命背景。確實是,知道得太少會想知道再多一點,知道太多會想掐死彼此。

反正,她需要個棲身之處,我需要個人來填滿返家後的空虛,這交易還不賴。

說起Sugeo,人不錯,還是多了些交際應酬惹來的桃花。

女人的事嘛,這算好解決,比較不容易的反而是Mana自己。

Mana喜歡鑽牛角尖,特別是生了Jun之後,老感覺未來無枝可依;既無父母也無財源,什麼生活能力都沒有,也難怪她興起一走了之的念頭。

Sugeo對她好,讓她衣食無缺,一切好像為之改觀,可是哪裡又不太對勁。

趁著Jun上幼稚園的空檔,Mana參加了有氧運動課程。雖然這課程堪稱頂級,會員個個體面,而Mana一直感覺與這些人格格不入。幾堂課程下來,動作學沒幾招,虛與委蛇倒熟練不少,可能是害怕貴婦們察覺到她與生俱來的酸腐味,所以,她盡量表現出跟她們相同的氣質。

媽媽妳變了,有天Jun對Mana說。

改變不好嗎?媽媽也想給Jun更好的生活啊,所以媽媽要交新的朋友,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樣我們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我喜歡以前的媽媽,現在我每天都看不到媽媽,還要學英文,那些不好玩,Jun喜歡被媽媽帶著到處走走看看,吃不飽沒關係。

愧疚感油然而生,這天,Mana沒讓Jun上學,自己也沒去上課。

Sugeo忙完一天行程,進了家門發現母子倆看了整天的電視,而Jun累到趴在Mana的腿上昏睡。

心智很不成熟。

Mana把Jun抱起,甩門,躲在房裡不發一語。

喝了點酒的Sugeo,坐在微溫的沙發墊上,仰頭不語。

現在很美好,不是嗎,妳為什麼要破壞它。

Mana不知道自己跟那些女人有什麼不一樣,她優於她們的地方,只在於她堂而皇之的住在Sugeo的豪宅裡,殊不知這是另一個讓人窒息的空間。

當人手握入門版,便想要掌握進階版,誰要那些二手東西。

Mana的欲望復發。她打開房門,跨上剛剛睡著的Sugeo,狠狠的給他一個衝擊,那些注入身體的熱液,是門外的女人也渴求的。

妳很成熟,很成熟。

平靜之後,Mana的笑臉詭異了起來,好像戴上一副面具,她簡直快要認不出鏡子裡面的人。

重回認識Sugeo的氛圍,Mana往下墜落,一頭栽在突出的石頭上,腦漿四溢。

Jun就拜訪你了,Mana對著Sugeo說,儘管Sugeo再聽不到她的聲音。

風和日麗的晌午,Mana以無比成熟的心態,直視眼前的湛藍淺綠,垂直而降。
 

破窗

  
你可以喝下 帶芒的血水
也可以選擇 悼念已逝的魂魄 連對抗也無須

渾噩之中 你體會到什麼 又掙到哪些
無疑是 一再衝進回憶裡的川流腥香
無待風乾 它會自我阻絕 不再面對大是與大非

那一夜你終於兀自逃出
 
 

【MV】Blu - GNG BNG (prod Flying Lotus)

 

 

2010-11-22

【歲末】Jaafar's New Singles "Superstar" and "No Pressure"

 
請支持我的靈魂兄弟Jaafar
他的第二張專輯快要出版了
分享兩首新曲~

 
Fans of real music, this one is for you! Soul R&B singer Jaafar is coming out with his sophomore studio album Supernatural Love Dec. 16, featuring hit singles “Superstar” and “No Pressure”. In the words of Jaafar, “Supernatural Love is the sound, the feel, and the essence of divine love, elevated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energy, passion, and freedom.” Supernatural Love features his signature vocals over smooth chords and head-nodding rhythms said to take listeners on “an experience of the mind”. Signup to Jaafar’s email list and get his singles for FREE at http://www.lovesoulmusic.com. Full album will be available at iTunes or at http://www.lovesoulmusic.com. If you’re a fan of real music, share this with your friends!

FREE DOWNLOAD: Jaafar - Superstar

FREE DOWNLOAD: Jaafar - No Pressure
 

2010-11-21

【尋根】K'Alyn live @ Ethiopia

 
本名Kenny Allen的K'Alyn
是個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吉他手
與同城音樂人Raheem DeVaughn合作多年
個人出版過三張專輯
質量極佳
近來多在推廣非洲音樂
可能與他過去的音樂有點不同
但同樣誠摯







2010-11-18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3/13)】答案

 
答案

太多不負責任的說法與作法,使得界定變得如此需要,也如此不必要。聽音樂,是很愉快的事,也是很痛苦的事。

當你聽著音樂,勾引愉快或撫平痛苦,它就變得如此需要;當你聽著音樂,苦惱於音樂能不能讓你愉快或能不能擺脫痛苦,它就變得如此不必要。

Erykah Badu的音樂,有她的目的,也沒有目的。

她的目的是,讓自己活得更詭異、比媚俗更媚俗;但她也是那麼平凡,只不過把生命感受用音符、用筆觸,勇敢描繪,紀錄人生。

你用讀書過一天、工作過一天,Erykah Badu與你一樣,在消磨生命,而跟你不一樣的是,她會把消磨過的生命,賦予色彩。

讀書,求功名;工作,求升遷;唱歌,求解釋。

都是色彩。

所以,當你聽不懂Erykah Badu,其實你可以反問自己,你懂自己嗎?生活中,充斥著許多理所當然的事,而你根本找不到理由說服你要這樣做,但你還是做了。

那是一種感覺,身為人的感覺,驅使你這樣做。

找回你的Neo Soul,找回你的Hip Hop,找回你的R&B,找回你的╴╴╴╴。

當記初衷。
 

2010-11-17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2/13)】Neo Soul餘韻

 
Neo Soul餘韻

行文至此,感慨萬分,連被譽為Neo Soul Queen的Erykah Badu都脫下了她的皇冠,Neo Soul又何德何能教人期待呢?

那麼,請注意以下這些名字。

N’Dambi、YahZarah、ChinahBlac、Geno Young、Janelle Monae。這五位日漸活躍的音樂人,即是Erykah Badu留給Neo Soul愛好者的珍惜資產。

N’Dambi、YahZarah、ChinahBlac,是Erykah Badu早期的合聲夥伴,也是巡迴演出的固定班底,而今,三位女伶都闖出各自的一片天。

比較早出道的是N’Dambi,她比Eryakh Badu大一歲,1999年起至今出版四張個人專輯;YahZarah也是學藝術出身,大學期間就和Eryakh Badu結識,出版過三張專輯與一張EP;ChinahBlac則是一直是專職合聲,也曾與Lauryn Hill、Jill Scott、DJ Jazzy Jeff等人合作,2009年出版她的首張個人專輯。

Geno Young,是Erykah Badu的Dallas同鄉,是一位很傑出的鍵盤手,出版過兩張專輯,2004年的《The Ghetto Sympathy》是Neo Soul必備十張專輯之一,2010年的《Ear Hustler》則延續著該有的Neo Soul質感。不可多得的好人才。

以上四人,在《Mama’s Gun》裡貢獻良多,著名單曲〈Bag Lady〉即是!

Janelle Monae,1985年生,被Erykah Badu親口喻為她的twin sister,待在P. Diddy的唱片廠牌Bad Boy好長一段時間,並且屢次被OutKast的Big Boi拉去作唱片,可見,是一位足以接續Erykah Badu事業的頂尖女音樂人。從2005年開始擁有自己的單曲,2006年OutKast的《Idlewild》打開她的知名度,2007與2010年出版的《Metropolis: Suite I (The Chase)》和《The ArchAndroid (Suites II and III)》,為反映未來世界的概念專輯,與Erykah Badu的專輯,同樣令人玩味!
 

2010-11-16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1/13)】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


You can say my religion was art if I had too choose just one…I think I always live in my head, more than out here in the “real” world.
——Introduction,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



一張自省的專輯,《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

2010年,Erykah Badu生完Mars一年後,她又回到Electric Lady母體,進行未完成的專輯工作。

相對於《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艱澀,Erykah Badu是如此有意圖,想把《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建構成自傳似的,作為她人生屆此階段的總結。

如本段一開始Erykah Badu所言前段,她寧可將自己的生命表現,稱之為藝術。什麼是藝術?人們看得懂、聽得懂,可以毫無障礙、直接感受的事物,是藝術;那麼,看不懂、聽不懂,教人摸不著頭緒的事物呢?如果人們願意花錢買票排隊欣賞「梵谷展」,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瞭解《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藝術」呢?

Erykah Badu當是明白上一張專輯的各方反應,現實上也必須稍微考量聽眾的接受程度,《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很自然的從Erykah Badu的「感性」出發,希望在追求藝術之餘,兼顧它的實用價值——愉快聽歌!

再提醒一次,聆聽這兩張專輯時,必須將專輯內頁擺在一旁,隨時翻閱裡面的圖片。

以專輯封面論,顯而易見的,兩張專輯都是人頭像,仔細端詳後,大有文章。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Erykah Badu腦袋裡,裝了一堆硬邦邦的東西,金錢、酒瓶、電腦、新生兒、手拷、抗爭手勢、暴力搥打、水災……;Erykah Badu本尊是肉體,持起雙手,對抗漆黑的外在世界。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的Erykah Badu腦袋裡,裝的則是一個扶著樹的女人(應該是她本人),而Erykah Badu本尊穿上了機器外衣,外頭是一片美麗境界。

再一次,Erykah Badu所言後段可幫助理解。

什麼是美麗新世界?Erykah Badu把她的想法告訴了同一批製作人,Madlib、Shafiq Husayn、Karriem Riggins、9th Wonder,新加入的Ta'Raach,以及老友James Poyser。這張專輯的製作人選大致底定。

又得說回Underground Hip Hop。

Underground Hip Hop對於黑人音樂的貢獻,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熟稔於Underground Hip Hop製作的音樂人,他們從小就是黑人音樂黑膠玩家,有十足能力將過往音樂的型態、內容或意義,精準移植到手中的案子。

許多人都認為,《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才是Erykah Badu的音樂。然而,這兩張專輯的製作人幾乎相同,也幾乎是同一段時間,同樣那幾個地點所創造、錄製而成,為何聽起來的感受竟會有些許差異?

說穿了,都是流行音樂空洞化惹的禍。

曾幾何時,「我們聽到的,已經不是我們聽到的」,如同Erykah Badu身處的世界與她腦中的世界,誰才是「真實」。

Underground Hip Hop之所以冠上「地下」之名,明眼人一望便知,問題是,是哪股勢不可擋的龐大力量,將Hip Hop割裂成上下之分。或者,為何Underground Hip Hop甘願出走Hip Hop麾下,撰寫它的劇本。

二十幾年前,Hip Hop本來就是被壓抑的音樂,只不過它找到了它的出口,巧的是,這出口也是它的壓抑場域——街頭(Ghetto)。

九零年代,街頭音樂逐漸風行,以白人視野與喜好所建立起的流行音樂,哪會放過Hip Hop這棵搖錢樹!1998年,具影響力的Billboard排行榜,將Hip Hop與R&B納入同一份榜單,從此,街頭音樂不再街頭,而真正的和白人世界「接頭」了。

我曾經寫過:「1987年,那時的HipHop正試圖成為市場可能的選項之一,而當時美國白人或美國以外的世界,Disco、Funk、Soul與R&B,是他們既存的黑人音樂印象。如同黑人人權史,從「被接受」到「被承認」,Hip Hop尚有好大一步要走。在此之前,黑人音樂(Hip Hop與R&B)仍舊處於整個『Black』範疇,以具公信力的Billboard榜單為例:
1973至1982年,榜單名稱是『Hot Soul Singles』;
1982至1990年,榜單名稱是『Hot Black Singles』;
1990至1998年,榜單名稱是『Hot R&B Singles』;
1998至2005年,榜單名稱是『Hot R&B/Hip-Hop Singles & Tracks』;
2005至2009年,榜單名稱是『Hot R&B/Hip-Hop Songs』;
2009至今,榜單名稱是『R&B/Hip-Hop Songs』。
1990至1998年,R&B在Billboard的分類保有獨立名稱,1998年至今則與HipHop合流(但Billboard仍保有Rap榜),當然更久以前的R&B,被Soul管轄了十年。HipHop與R&B的第一次交融可說是水到渠成,二十一世紀後的第二次交融顯得粗魯造作……」

2000年,白人音樂還能夠跟黑人音樂相抗衡,爾後,盡是Hip Hop與R&B統治的天下。

2001年,OutKast的單曲〈Ms. Jackson〉、Joe與Mystikal的〈Stutter〉、Jennifer Lopez與Ja Rule的〈I'm Real〉,拿下Billboard流行榜冠軍。

2002年,則是Ja Rule與Ashanti的〈Always on Time〉、Nelly的〈Hot in Herre〉、Nelly與Kelly Rowland的〈Dilemma〉、Eminem的〈Lose Yourself〉。

2003年,除了Clay Aiken以非黑人音樂拿下兩週冠軍之外,其餘都是Hip Hop或R&B單曲;
2004年更誇張,沒有任何一首非黑人音樂冠軍曲。

2005年開始有些轉變。演唱Country的Carrie Underwood以〈Inside Your Heaven〉擠上了一週冠軍,另外,白人女子Gwen Stefani憑著Hip Hop界明星製作團體The Neptunes力作〈Hollaback Girl〉,搶到四週冠軍。

2006年,場面仍由Hip Hop與R&B全面掌控,這年有十九組歌手或團體的單曲登上冠軍,其中,Justin Timberlake與Fergie兩位白人包裝成Hip Hop曲風,Daniel Powter與Taylor Hicks則開出白人音樂大紅盤。

2007年之後,那些冠軍單曲型態已經「客製化」了。唱片公司懂得聽眾的口味(或者,那麼多年累積下來,唱片公司早把聽眾洗腦了),因而推出大量讓人分辨不出是Hip Hop還是R&B的「Hip Hop單曲」。這種單曲早在九零年代就已零星出現,2000年以後,「跨刀」終於成為一項利器,打進前十名的單曲,好多都是這種固定模式。

包裝成Hip Hop的Hip Hop,究竟它的內含是什麼?當現代人仍舊將2Pac、The Notorious B.I.G.掛在嘴邊,把他們當作Hip Hop的代表人物時,是否思考過,他們去世將近十五年,是否該找個檯面上、還活著的人,取代他們而為這個時代的Hip Hop象徵或圖騰。

現在的Hip Hop缺乏讓人印象深刻、足具代表性的指標人物。Flo Rida?B.o.B?Lil Wayne?好像名氣不夠大、成績不夠響亮。Snoop Dogg?Eminem?50 Cent?Jay-Z?他們已高高在上、出道已久,老到可以交棒了。Black Eyed Peas?怎麼看也不像。

Hip Hop哪裡去了?

九零年代,Underground Hip Hop在全美遍地掘起。由於Hip Hop受到市場的注意,即將以「金錢符號」操作,一大群有先見之明的音樂人先後出道,極盛年是1993年。他們以不倚靠大廠牌、不打入排行榜、出版獨立唱片的手段,漸漸與時興的Hip Hop,如Suge Knight的Death Row唱片集團、Master P得No Limit唱片集團、Puff Daddy﹝P. Diddy﹞的Bad Boy唱片集團,區隔開來。

這些始終在Underground Hip Hop界打滾的的優秀分子,洋洋灑灑就是好大一串,他們通常組成集團或團體出擊,有點像是近期韓國音樂的方式,而且各自出擊是家常便飯。除了De La Soul、Pharcyde(Imani、Bootie Brown、Slimkid3、Fatlip)與A Tribe Called Quest(Q-Tip、Phife Dawg、Ali Shaheed Muhammad、Jarobi White)等八零年代興起的超級大團為人熟知外,還有以下:(注:前面集團或團體名稱,括弧裡面是前後任成員;在流行榜上,他們的名字不容易出現)

Athletic Mic League(Sonny Star、Texture、Buff 1、Vital、14KT、Grand Cee、DJ Haircut);
Binary Star(One Be Lo、Senim Silla);
Blackalicious(Gift of Gab、Chief Xcel);
Boot Camp Clik(Buckshot、Smif-N-Wessun、Heltah Skeltah、O.G.C.);
CunninLynguists(Kno、Deacon the Villain、Natti、Mr. SOS);
D.I.T.C.(Lord Finesse、Showbiz and A.G.、Diamond D、O.C.、Fat Joe、Buckwild、Big L);
Freestyle Fellowship(Aceyalone、P.E.A.C.E.、Mikah 9、Self Jupiter、J. Sumbi、M.D. Himself、Spoon);
Hieroglyphics(Casual、Del tha Funkee Homosapien、Domino、Pep Love、A-Plus、Opio、Tajai、Phesto、Toure、Snupe、Mike G、Jay-Biz);
Jurassic 5(Akil、Zaakir、Mark 7even、DJ Nu-Mark、Chali 2na、Cut Chemist);
Living Legends(Sunspot Jonz、Luckyiam PSC、The Grouch、MURS、Scarub、Eligh、Bicasso、Aesop);
People Under the Stairs(Thes One、Double K);
Perceptionists(Mr. Lif、Akrobatik、DJ Fakts One);
Slum Village(T3、Illa J、J Dilla、Baatin、Elzhi);

此外,如Killah Priest、Ras Kass、Freeway、Mos Def、Cappadonna、Hi-Tek、Talib Kweli等人,則是以一己之姿在Hip Hop界打滾多年,後來向Underground Hip Hop靠攏的代表。

所以,「我們聽到的,已經不是我們聽到的」,從傳統東西南北岸系統出身的Rick Ross、T.I.、Ludacris等Hip Hop線上紅人,他們的音樂與Underground Hip Hop比較,雖然兩者的表達方式都是「說」與「唸」,然而最大不同的是,Underground Hip Hop散發著街頭初衷。他們的音樂錄影帶總愛在街頭取景,以最前衛的穿著與裝扮,最具獨立思考的音樂,相互競爭,並取悅那群專注在Underground Hip Hop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實際上與二十年前沒什麼不同,只不過Hip Hop把「Hip Hop前衛」奉為圭臬,Underground Hip Hop把「Hip Hop音樂」玩得更精緻罷了。(注:2010年年中,Rick Ross找了Erykah Badu合作他的專輯單曲〈Maybach Music III〉,同時回贈〈Window Seat〉的混音版給她,這兩首歌曲有它的意義,上一次Erykah Badu有如此之舉,遠在2007年,Pharoahe Monch以及Wu Tang Clan的專輯單曲)

Eryakh Badu與Underground Hip Hop的結合,單單以這兩張專輯而言,是一種很大膽的嘗試。在沒有把你心中以為Erykah Badu是Neo Soul代表人物的刻板印象卸除之前,Underground Hip Hop的精神是無法「昭然若揭」的。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聽起來比前張專輯輕鬆、容易,讓人們以為Erykah Badu重回Neo Soul懷抱,無奈的是,Erykah Badu已經變了,她現階段只想作自己的音樂,利用Underground Hip Hop的技法與視野進行探索——感性歌曲仍然飽含著理性血液。

複雜又混沌的時代,有人聽得見血液流動的聲音嗎?那深埋的Hip Hop沉寂許久,藉由Erykah Badu的演繹,得以掀起新波瀾嗎?

這就是她在〈Window Seat〉音樂錄影帶裡所作的陳述:重回John F. Kennedy死亡現場,鏡頭之前,她赤裸裸的被暗殺,Dallas警方也依照Erykah Badu的劇本配合後續演出,罰了她五百美金並得緩刑六個月。

好一個美麗新世界。
 

2010-11-13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0/13)】後Soulquarians

 
後Soulquarians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執行製作已從Soulquarians換成了Erykah Badu獨自一人,而協力製作的,則是她的現任男友Jay Electronika、Sa-Ra Creative Partners之一的Shafiq Husayn,以及作混音與錄音出身的Mike Chavarria,三人都是Hip Hop界的作手。

縱觀整張專輯,除了這首〈Telephone〉仍然是由?uestlove與James Poyser聯名製作外,其餘歌曲幾乎見不到Soulquarians成員的名字(至少,Bilal、James Poyser與Roy Hargrove多少分擔了樂手工作,算是有點Soulquarians或Neo Soul的精神吧)。因此,在聆聽這張專輯之前,應該盡量把深植心中的Erykah Badu印象抹去,也應該盡量把聽過的

Underground Hip Hop印象拉進來。這是首要步驟。

稍微做個統計,正式版本的《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共有十一首歌曲,製作人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組:

一、Madlib:
 Madlib本名Otis Jackson, Jr.,是老歌手Otis Jackson Sr.的兒子,Madlib的胞弟Oh No(Michael Jackson)也是Underground Hip Hop界的製作人。據聞口袋歌曲超過萬首的Madlib,是個能夠將Soul、Hip Hop、Funk、Jazz等操作自如,渾然天成的黑人音樂全才。
 Erykah Badu早在2007年的「Stones Throw Show」巡迴演出時,便和Madlib進行音樂合作,單曲〈The Healer〉也在那個時候發表。〈The Healer〉與〈My People〉是這張專輯裡由Madlib製作的兩首歌曲。
 有著濃厚抽象風格的Madlib,習慣以跳躍式的節奏製作Hip Hop音樂,並且重複某種意象,有點神經質式。在〈My People〉裡,Madlib的節奏搭上Erykah Badu的詞,就是一副行板模樣,假使鮮少接觸Madlib的音樂,不易適應。

二、Sa-Ra Creative Partners:
 與Madlib同樣是美國西岸Hip Hop音樂的強力製作人,Sa-Ra Creative Partners的三位成員幾乎撐起了《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製作人工作。他們製作的東西沒有Madlib那般抽象,而傾向表達「人性信念」,比如,宗教、宇宙、人生、社會、種族等等,與三十歲以後的Erykah Badu理念相近。出版過兩張團體正式專輯的Sa-Ra Creative Partners,通常使用超過二十種不同的樂器編排其音樂。
 Sa-Ra Creative Partners的音樂創作部分多半來自Shafiq Husayn。Shafiq Husayn原本是Los Angeles的獨立樂界製作人,製作經歷超過十年,2009年年終,Shafiq Husayn終於出版了他的個人專輯,《Shafiq En' A-Free-Ka》。透過這張專輯,可讓人多加瞭解轉變後的Erykah Badu的音樂概念。Shafiq Husayn,甚至是另外兩位成員Om’Mas Keith和Taz Arnold,喜好先投射出一面虛幻的「空白」,有點類似「幻燈片」的屏幕那樣,接著將上述宗教、宇宙、人生、社會、種族議題音樂化,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種東西確實難懂,尤其Shafiq Husayn是個虔誠的回教徒,對於不瞭解回教教義和生活態樣的人,音樂化之後的「東西」,就真的會「有聽沒有懂」了。Sa-Ra Creative Partners製作了〈Me〉、〈The Cell〉、〈Twinkle〉、〈Master Teacher〉、〈That Hump〉等五首歌曲,展現的可能就是此般意圖。無論你信奉的是基督教、佛教、回教、天主教、其他各種宗教,或者你生活在何種社會、生活、精神壓力之中,當遭遇著不順遂及抽不了身的情況,你能打開哪一扇門窗,你能用哪一種方式打開門窗?Erykah Badu不會跟你說答案,她只會給妳一個引導。
 很玄妙。
 這裡特別指出〈Twinkle〉,這張專輯的曲目是十一首歌,但Erykah Badu將幾首歌曲分割成兩個段落,〈Twinkle〉是其中一首。它的後段口白是本專輯最震懾人心的部分,充分表達對人性的控訴與質問。從這觀點切入,再搭配著專輯內頁的畫作及手寫歌詞,每首Erykah Badu所謂的「理性層面」歌曲,「畫面」也許會一一浮現。
 前提是,你可能必須先遭遇一些人生關卡。平步青雲的人,請他聽這些歌是個酷刑。(他只會覺得很炫而已)

三、Karriem Riggins:
 與Soulquarians關係密切的Karriem Riggins,始終是Erykah Badu的合作對象人選,很可惜的,Karriem Riggins只和Eykah Badu在Common的專輯裡交鋒過,總是和她的專輯擦身而過。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裡,Karriem Riggins擔綱了單曲〈Soldier〉的製作工作。除了那首先於專輯發行,由9th Wonder所製作的〈Honey〉之外,〈Soldier〉是教人能夠稍稍理解的歌曲之一。它沒有太深的哲學意涵,而且鼓手出身的Karriem Riggins,掌握節奏原本就是其強項,聽過這首歌的人應該都能約略記得大要、哼個幾句,因此,〈Soldier〉是極容易下手的專輯歌曲。
 此外,在〈That Hump〉的介紹詞中,Erykah Badu提到以下面這段話,「This song was born out of a jam session at SA-Ra’s studio Cosmic Dust. We did 15 songs in 45 min. Kariem Riggins on drums…」,滿是濃厚的實驗精神。

最後則是Roy Ayers與9th Wonder,兩人分別擔任一首歌曲的製作人工作。與RoyAyers合作的是揭幕曲〈Amerykahn Promise〉,熱鬧繽紛,與接續的〈The Healer〉明顯有著情緒落差。與9th Wonder合作的〈Honey〉,則頗有2003年之前Erykah Badu歌曲的影子,很順口。

需要另外說明的是〈Telephone〉這首歌。2006年,Soulquarians的成員J Dilla死後五天,這首輓歌是為悼念。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將Underground Hip Hop的意識型態,藉由Erykah Badu這個介面,希望廣為人知。可是,一來是Erykah Badu給人的印象本來就不是Hip Hop樣貌,儘管她是出身自Hip Hop;一來是Underground Hip Hop之所以是地下,是因為它明顯分眾化,它是有一定門檻且不易界定的音樂型態。

Erykah Badu的立意良善,唯獨流行市場已被消磨得粗粗淺淺,稍具意義的音樂,必須思考的音樂,人們寧可不去接觸。更何況,《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根本沒有專門製作R&B或Neo Soul音樂人參與(當James Poyser也把重心擺在實驗音樂,幾乎棄守耕耘十幾年的Neo Soul,2009年他出版的《James Poyser presents TheRebel Yell》,就是一張關懷世界的抽象專輯),連一首柔性歌都沒有,整張專輯理性過頭,也難怪嚇壞了原本的歌迷,因此,2010年的《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各方都在等著看Erykah Badu如何「回春」。
 

2010-11-12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9/13)】搖擺年代

 
搖擺年代

簡單來說,《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製作團隊,是當下Underground Hip Hop的一時之選。

Underground Hip Hop究竟何時萌芽,無人知曉,但可以推敲的是,Hip Hop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如同R&B那樣,都會分門分派。R&B與Hip Hop在九零年代初期有過蜜月期。唱與說的結合,打敗了Rock & Roll與它的支裔Heavy Metal,在八零年代中、後期引領的情歌勢力,主宰美國流行音樂直到今日。舉個例子來說,1990年,男子合唱團體New Edition成員另組成一支三人團體Bell Biv DeVoe(BBD),他們巧妙的把R&B融入Hip Hop之中,因而創造〈Poison〉與〈Do Me!〉連續兩首暢銷曲。

這種歌曲大量出現有其「鐘擺性」。七零年代,是Jazz和Funk的結合吸引了眾人目光,過了將近二十年,Hip Hop和R&B亦同樣給予人們混血音樂的感受。而這混血,事實上是來自相同血源,只不過是在各自攻山頭後,又回到山下認親而已;它們都是黑人音樂的結晶。

到了2010年,也差不多二十年了,Neo Soul與Underground Hip Hop兩個黑人音樂家族成員,是否計劃蘊釀使人耳目一新的「什麼什麼」呢?

回到正在討論的Underground Hip Hop。

目前活躍的Underground Hip Hop,依舊充滿著實驗精神,人們很難具體形容Underground Hip Hop的指標與內涵。

通常,Underground Hip Hop會挾帶著「唱」到「說」的部分,也就是,「唱出來的聲音」是「說出來的聲音」的構成元素。籠統點說,R&B被推定為Hip Hop的表現方式之一。這與檯面上的流行音樂現狀極為相似,Hip Hop是Hip Hop,R&B也是Hip Hop,Hip Hop已經把R&B吃掉了。(哥哥跟弟弟說,你的錢是我的錢,我的錢還是我的錢,哈哈!)

而旋律上,則大多回溯到七零年代的Jazz與Funk,或以取樣,或以創造,或以仿傚,各種變化都有可能。所以,Underground Hip Hop的產量愈來愈高,一組機器就可以創造出一張唱片,這與過去唱片工業的細緻經營方式截然不同,雖然Underground Hip Hop可以給我們許多驚喜。

總結上述,《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是一張穿著Neo Soul外衣,骨子裡卻是個Underground Hip Hop的專輯,而且它是一張圖謀主流市場的專輯。
 

2010-11-11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8/13)】Bag Lady? No, She’s a spider!

 
Bag Lady? No, She’s a spider!

Erykah Badu曾經說過,「Music and the music business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作音樂」和「賣音樂」,本質上有所不同。一個人可以作自己想作的,天馬行空,因為他無需向人「賣帳」;當音樂成為謀利的工具,必須遵循市場規則時,便容易扼殺它的獨立性。

無論混跡也好,遁跡也罷,Erykah Badu發行《Worldwide Underground》之後,確實沒有發表完整的音樂概念。消失的這段期間,Erykah Badu的重心,當是放在感情世界的營造。

換個角度想,作音樂和體驗生命,是互為表裡的;如果音樂創作缺乏靈感,那麼,擁抱真實人生,不啻為另一種創造。

2003年之後,Erykah Badu的母/女性特質,發光發熱;而男人在她的認知裡,似乎也是十足的工具論。

Dallas,Erykah Badu的「Queendom」。

過去,她在這裡孕育了她的音樂,現在,她在此地繁衍後代。

Erykah Badu彷彿是隻母蜘蛛,待必須繁殖時,會同時招引許多公蜘蛛為其爭鬥,勝利的一方得以「入幕」與之交配,完事後遂成料理食材。而母蜘蛛一舉得到上百顆卵,收獲豐富。

然而,在現實世界裡,女性並不像其他物種,擁有宰制男性的地位。美國先後於1870與1920年修正憲法,明訂「不能因種族與性別」來立法限制選舉權,這看似重大之突破,其實蘊藏著一個先設,即「女性的解放來自於男性的寬宥」。百來年前,世界的運轉,依著男性思維逐層建立,女性的原罪在於,「妳是女性」。這邏輯與黑人男性滿類似的,你的父母是誰決定了你的一生命運,而黑人女性更無奈,她必須先脫掉黑人的衣裙,再褪去女性的襯衣,以赤裸之身告訴白人與男人,「我,也是人」。

這段歷史淵遠流長,早從十九世紀,黑人奴隸出身的Sojourner Truth和Harriet Tubman便揭竿而起,打著鮮明的女性旗幟反抗既有規則與制度。當然,那時候的黑人女性力量是微乎其微,不過這也成為追隨者的理念基礎,儼然是一則嚴肅且男性不可輕忽的議題。

收錄在《Mama’s Gun》專輯的〈Bag Lady〉也許就是那深遠背景的當代產物,歌曲明確揭示著:女性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她無須依靠男性,不是附庸,即使遭遇困境、流浪街頭,至少還有一付腦袋可以獨立思考「什麼是生命」。

這得以解釋2003年出版《Worldwide Underground》後的蟄伏,以及2008年與2010年兩張「New Amerykah」專輯的走向——新音樂型態的孕育。

Erykah Badu認為,2008年的《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是一部理性之作,2010年的《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則是感性之作。兩張專輯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雖然它各自有其論述。

問題在於,兩張「New Amerykah」專輯比起過去所有專輯來得晦澀難懂,大家的疑問莫過於:這是Neo Soul嗎?這是R&B嗎?編曲怎麼怪怪的?聽不懂旋律?……總而言之,睽違五年的Erykah Badu,丟出超過人們心中期待的作品,讓人幾乎吞嚥不下。

假如可以解釋的話:

一、《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的音樂內容較接近世人所認知的Neo Soul,聽起來愉悅、舒適,雖然它與2003年之前的作品仍舊有所差距,卻不像《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亟欲將社會與政治議題帶入音樂,反而把歌曲弄得太過方正緊繃,畢竟人們還是喜歡不帶壓力的聆聽。
二、《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比《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來的親切。Erykah Badu自己也說,在處理《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時,會讓她回想起製作《Baduizm》時的感覺。因此,在下了「重鹹」之後,Erykah Badu可能希望《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的接受度能夠回溫,無論是否基於唱片公司的商業考量。
三、重點是,Erykah Badu為何捨棄了原本擅長製作R&B的團隊,而利用Hip Hop途徑,「詮釋」她的音樂呢?
 

2010-11-09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7/13)】情難枕

 
情難枕

出版完《Worldwide Underground》,Erykah Badu的重心便不在音樂事業上,她的生命意義在於,「延續」。傳聞若屬實,2000年以後的Erykah Badu,枕邊人換來換去,甚至連色情片女星Cytherea也名列其中。

2004年,長女Puma Rose Sabti來到人間,她的父親同是Dallas出身的饒舌歌手The D.O.C.,兩人於2003年相戀;有人懷疑Puma是Common的種,挑戰官方說法的The D.O.C.。(誰知道!)

2008年出版《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時,Erykah Badu密切交往對象是Jay Electronica,2009年,他們生下了Erykah Badu的次女Mars Merkaba。

Erykah Badu產下Mars過程十分精采,這可能是第一次有名人透過微網誌,即時轉播生產過程。

冬季,2009年年初。Erykah Badu待在New York住所,並在少數親友的陪伴下自行分娩(home birth)。生產途中,身為父親的Jay Electronica透過Twitter向網友進行「現場報導」,Erykah Badu也沒讓網友失望,「整套」流程約莫五個小時才告完成,跑了一場萬眾矚目的馬拉松。

「My daughter is ready. Labor has begun. Everybody stand back. No hospitals. No doctors. No medicine. We’re waiting on midwife to show up」,Jay Electronica如是說道。產下Mars幾小時後,Erykah Badu稍微恢復元氣,回應了關心她的網眾,「I can’t believe it’s over. Home birth, no painkillers, about five hours, she was a little past due date, but I didn’t mind waiting. Breath」。

Erykah Badu用身體體會生命,這教人不得不聯想到R. Kelly這位情色大師,他的創作「來源」想必是那老少通吃的感情世界。而當初預計在2009年發行的《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一拖拖到2010年,原來「The First Lady of Neo Soul」生小孩去了!
 

2010-11-08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6/13)】Lonnie & Erica

 
Lonnie & Erica

一對相愛的男女,對抗的是紛雜的表象,還有不斷游移的意志。

1997年,Erykah Badu出版了她的第一張專輯《Baduizm》與第二張專輯《Live》。同年年底,Erykah Badu的大兒子Seven Sirius出生,孩子的父親是OutKast的André “André 3000” Benjamin。

雖然James Poyser、The Roots(?uestlove)擔任這兩張專輯的創作、製作和樂手工作,可是這些歌曲不能視為Soulquarians的作品。

主要的原因在於,直到2000年,Erykah Badu的第三張專輯《Mama's Gun》,James Poyser與?uestlove才分別在製作名單的「名字後面」加上「The Soulquarian」字眼(James Poyser the Soulquarian、?uestlove the Soulquarian,另外,Jay Dee﹝J Dilla﹞也把「The Soulquarian」掛在名字後面),而且,前兩張專輯是Kedar Massenburg的音樂概念,和傳統R&B的專輯選歌模式差不多,而且參與的音樂人也較多,「某個團隊形式」不是很明顯。

Soulquarians的成果發表應該是在《Mama's Gun》之前,Common的那張經典專輯《Like Water for Chocolate》。從Soulquarians手中流竄出的靈魂光芒,絕對是研究或喜好黑人音樂者不可或缺的芬多精。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Like Water for Chocolate》是一張Hip Hop專輯,畢竟這是饒舌行家Common的作品。相較於前述幾張專輯(無論是Erykah Badu或Common),《Like Water for Chocolate》大大方方的以「The Soulquarians」為製作人,其企圖是:

一、拆解黑人音樂的藩籬,把當時可能即將全面數位化的樂器,回歸「現場」(如2001年,Jay-Z那張以The Roots為樂師的《Jay-Z: Unplugged》現場專輯),從中思索黑人音樂的任何可能性;可惜的是,此舉後來似乎是「迴光返照」,因為2000年之後,黑人音樂被市場操作成極度流行的產物,方便的數位樂器也果真取代了繁瑣的真實樂器。
二、把同樣參與《Mama's Gun》的Soulquarians第十二位「隱形」成員,小號手Roy Hargrove給請了出來,增加這張專輯的音樂彈性。不只如此,「現場」不單單是樂器編排或人聲處理,Soulquarians最喜歡運用所謂的「hand claps」。hand claps是最原始的人類溝通方式,而通常最早發生在孩提時代,非洲裔美國人則將之融入Gospel音樂中,後來演變成節奏控制的一種。
三、綜上,《Like Water for Chocolate》雖然包裹著Hip Hop糖衣,實際上行的是實驗性質的「不知名音樂型態」,這與Erykah Badu的《Heartache》專輯,想法是頗為類似,所以Erykah Badu接受 Soulquarians的音樂概念也就一點也不奇怪,而且這與2003年之後的Erykah Badu音樂轉變有一定關聯。

換個角度思考,《Mama's Gun》與《Like Water for Chocolate》簡直是孿生作品,一出生卻被兩戶人家——Neo Soul與Hip Hop抱走,被歸在兩本戶口名簿裡,殊不知兩者是師出同門、密不可分、互為表裡,是擁有絕對默契的手足。

根據官方資料,Erykah Badu與André 3000分手後,大約在2000年至2002年之間與Common交往。而《Like Water for Chocolate》與《Mama's Gun》於2000年前後出版:Soulquarians是主要製作人,Electric Lady為主要錄音地點。把這兩張專輯當成兩人定情品是不為過的。

2002年,Common的「正式」實驗專輯《Electric Circus》誕生,儘管?uestlove和James Poyser仍擔任專輯泰半的製作工程,以Soulquarians為名的製作卻已不復見。自此之後,Common走入Kanye West和The Neptunes的「潮流」簇擁之列,陸續發表了《Be》、《Finding Forever》、《Universal Mind Control》三張專輯,市場反映熱烈,而且他也跑去拍電影了(如,Angelina Jolie的片子《Wanted》﹝刺客聯盟﹞),2006年至2010年,一年兩部。

2003年,Erykah Badu出版了第三張錄音室專輯《Worldwide Underground》。這個時候,她和R.C. Williams、Rashad Smith、James Poyser組成了新的音樂製作團隊,Freakquency。這張專輯的製作工作正式脫離了Soulquarians,參與的其他音樂人如Lenny Kravitz、Bahamadia、Dead Prez,都不是「Neo Soul掛」的(除了Angie Stone與Queen Latifah之外)。Freakquency的音樂又回到九零年代Erica Wright的風格,實驗與Hip Hop,或者是「Underground Hip Hop」,教人有點聽不太懂了。2004年,她跑去BBE/Rapster唱片,與Roy Ayers玩起他的名曲〈Searching〉和〈Everybody Loves the Sunshine〉。2005年,她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廠牌Control FreaQ,旗下的第一位音樂人就是後來她的男友,來自New Orleans的Jay Electronica。2007年,Erykah Badu與同鄉的十位男性音樂人(巧的是,Soulquarians也是十男﹝同樣有R.C. Williams﹞加一女,其中最有名的是Underground Hip Hop團體Strange Fruit Project團長Symbolic One﹝S1﹞,2006年,Erykah Badu獻聲於他們的專輯《The Healing》),組成了以「人腦發想」的實驗音樂團體The Cannabinoids。The Cannabinoids的每位成員都擅長著各種先進樂器,比較活躍的時期是2009年,他們參與了Mos Def的The Ecstatic Tour,以及Red Bull Soundclash Dallas 2009樂團交流賽。Erykah Badu不玩Neo Soul了!如同Neo Soul在主流市場銷聲匿跡……

Soulquarians的「人間蒸發」或許有其理由,而Erykah Badu與Common的分手也未留下愛情「結果」。《Mama's Gun》與《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便顯得彌足珍貴。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Common的《One Day It'll All Make Sense》專輯裡有點Neo Soul味道。除了與Lauryn Hill合唱的動人之作〈Retrospect for Life〉,另外一首與Erykah Badu合作的〈All Night Long〉則使人不禁想起兩人後來在2002年《Brown Sugar》電影原聲帶中的深情對唱曲〈Love of My Life (An Ode to Hip-Hop)〉。

此後,Lonnie與Erica的戀人絮語戛然而止,註定往不同的人生道路,前去。
 

2010-11-07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5/13)】Electric Lady

 
Electric Lady

據聞Soulquarians共同創作出百餘首音樂作品,在那段瘋狂歲月之中。

這些已發表、將來可能發表,或永遠不會發表的歌曲,都是這些音樂菁英長時間待在「Electric Lady」的辛苦結晶。

時值1970年,當Jimi Hendrix發表第三張經典專輯《Electric Ladyland》之後,便買下位於New York市區Greenwich Village,德裔美籍知名畫家Hans Hofmann使用了二、三十年之久的教學工作室Village Barn,並改造成一間專業錄音室。

Electric Lady的翻修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它發生了資金調度與天災阻撓等大小不一的事故,進度嚴重落後。雖然Jimi Hendrix仍在未完峻的Electric Lady錄製了一些歌曲,卻在開幕酒會(此時工程還在進行中,這間錄音室直到1972年才完成,現有的第二及第三間錄音室是陸續擴建完成)三個星期後,客死異域英格蘭,來不及親眼目睹Electric Lady的正式啟用。

由於Electric Lady完全遵照Jimi Hendrix的個人偏好而設計,內部擺設或燈光,都符合了男主人的「瘋狂氣質」。三十多年以來,凡是選擇在Electric Lady錄音的音樂工作者,無不對她充滿敬畏之意。

人們普遍認為,冥冥之中,Jimi Hendrix的精神、靈魂、意志會降臨凡間,來到你周圍,讓你的音樂靈感源源不絕。

這都會傳說(Urban Legends)好像煞有其事,Chuck Berry、Naughty by Nature、Curtis Mayfield、David Bowie、Stevie Wonder、Led Zeppelin、John Lennon、The Clash、The Rolling Stones、Guns N’Roses、Kiss、Sheryl Crow、Hall & Oates、Prince、Al Green、Dave Matthews Band、、Bjork、Foo Fighters、Radiohead、The Black Crows、Elvis Presley、Bob Dylan、Mary J. Blige、Maroon 5、Jay Z、Whitney Houston、Madonna、Stevie Ray Vaughn、Aretha Franklin、Frank Zappa、Eric Clapton、Roy Ayers等等,都會選擇Electric Lady作為他們的錄音室,歌曲表現與專輯成績確實不凡。

時至今日,Erykah Badu仍舊習慣在固定幾間錄音室錄音(如在老家Dallas的Luminous Sound、Palmyra,Atlanta的Stankonia、Darp,Philadelphia的The Studio),而位於New York City的Electric Lady,始終是她的首選。
 

2010-11-05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4/13)】Soulquarians

 
Soulquarians

想要完整介紹Erykah Badu的「演化」,還是得切割歷史。

1996年到2000年,是傳說中的超低調製作團隊「Soulquarians」最活躍的年代。

依照最原始的構想,Soulquarians的組成是「文藝復興運動」。它未拘泥於何種音樂類型,而是重塑七零年代、甚至更早期的黑人音樂所給予人們的感覺。如果說Soulquarians的音樂是「意識型態」的具體行動,也許更為貼切。

Soulquarians音樂具有強烈的族群意識,而這族群並非狹義的「黑人社群」(至少,成員之中有個來自威爾斯的樂手Pino Palladino),較貼切的形容當是,「黑人音樂社群」。

?uestlove、D'Angelo、Erykah Badu、J Dilla、Mos Def、Talib Kweli、Q-Tip、Common、Bilal、James Poyser、Pino Palladino,我們可以輕易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張頗具歷史意義的上述十一人大合照(Pino Palladino未入鏡),可惜的是,Soulquarians各自的音樂事業忙都忙不完,難以整體行動,也未曾整體行動。長期觀察下來,掛名Soulquarians的是?uestlove和James Poyser。換句話說,通常我們能「見到」的Soulquarians,指的便是這兩人。

順帶一提,?uestlove和James Poyser也常以另一個化名團隊「The Randy Watson Experience」遊走在業界,2002年,「The Randy Watson Experience」與Knuckles、Nicolay、9th Wonder、Krewcial、Yamean Allworld、Vivrant、Brainchild等Underground Hip Hop界音樂人,在King Britt《The Philadelphia Experiment Remix》專輯,合作了一首至今我認為最精緻的十五分鐘單曲〈Grover the Ⅲ〉,當中?uestlove又再化名為Ultra Perm,James Poyser再化名為Soul Glow。「The Grand Wizzards」則是以?uestlove為首,和James Poyser、Black Thought、Anthony Tidd、Mel “Chaos” Lewis、Kelo、Richard Nichols等樂手組成的製作單位。

以下是Soulquarians的簡易年表:

1997年,Common的《One Day It'll All Make Sense》;
1999年,The Roots的《Things Fall Apart》;
2000年,D'Angelo的《Voodoo》、Common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Erykah Badu的《Mama's Gun》;
2001年,Bilal的《1st Born Second》;
2002年,The Roots的《Phrenology》、Common的《Electric Circus》。

2003年之後的Soulquarians,恐怕已是空氣般的名詞。
 

2010-11-04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3/13)】Dear Badu……

 
Dear Badu……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與《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幾經波折,先後於2008年與2010年出版。

Neo Soul本身擁有Jazz般的隨興精神,因此,很容易讓同時開始接觸Neo Soul與Soul,或先接觸Neo Soul再接觸Soul的聽眾,找不到兩者的關聯性,總是搞不清楚Neo Soul是承繼Soul而來的新樂種。

Neo Soul的血統論發展到後來幾乎莫衷一是,而且如D’Angelo於現實生活中拚命「出包」,人們對於Neo Soul的觀感,漸地模糊不清。儘管Erykah Badu足以依靠名氣與Neo Soul招牌喚回老歌迷,Erykah Badu把這兩張專輯操作得讓人不解,不只讓老歌迷必須把聽音樂變成研究音樂,不能再以輕鬆態度面對,還讓更多新進者霧裡看花,「根本聽不懂」。

本文的寫作立意並非為Neo Soul闢新論,目的是試圖從Erykah Badu的「音樂個案」,歸納Neo Soul的蛛絲馬跡;況且,Erykah Badu的生命充滿著趣味,不以Neo Soul角度切入,應該也挺吸引人的。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2/13)】Neo Soul的「golden age」

 
Neo Soul的「golden age」

在進入主題之前,茲以四位第一代Neo Soul音樂人年表為援引:

1995年,D’Angelo的《Brown Sugar》;
1996年,Maxwell的《Maxwell's Urban Hang Suite》;
1997年,Erykah Badu的《Baduizm》和《Live》;
1998年,Maxwell的《Embrya》和Lauryn Hill的《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
1999年,無;
2000年,D’Angelo的《Voodoo》和Erykah Badu的《Mama’s Gun》;
2001年,Maxwell的《Now》;
2002年,Lauryn Hill的《MTV Unplugged No. 2.0》;
2003年,Erykah Badu的《Worldwide Underground》。

連續九年,D’Angelo、Maxwell、Erykah Badu和Lauryn Hill累積龐大質量兼具的作品,Neo Soul以幾乎一年一作的方式宣示並鋪陳它的音樂基底,讓世人瞭解這曲風的魅力所在。

Neo Soul藝人的人格特質同樣異於常人:孤僻又神祕,寧可待在小廠牌作音樂,也不願沾染太多商業氣息(當然,Neo Soul也不是一味排斥市場,只是傾向從事與市場不同取向的音樂工作)。他們的音樂共通點可能在於:

一、豐沛的個人創作力與精神力;
二、樂器多元使用;
三、即興式的編曲;
四、必備的合聲;
五、堆疊的聲線;
六、各類曲風的嫁接(R&B、Hip-Hop、Soul、Folk、Jazz、Gospel、Funk、Blues、Spoken Word、Doo-Wop、A capella……);
七、非洲音樂元素的加入。

Neo Soul的輝煌歲月也僅只於這約莫十年之間。自2004年起,Neo Soul似乎無法推出具備影響力的代表性作品,反倒只能從獨立樂界窺豹一斑;被主流市場接受的鼎盛時期全貌,如今支離破碎。

上述第一代音樂人的事業之所以停滯,原因至今靉靆不明,檯面上的說法諸多:吸毒、生小孩、熱心於公益、唱片公司不支持等等。

我曾經在某篇文章寫到:「人們可以認為:『Neo Soul擺脫不了教人費解的囹圄。』雖然Neo Soul會不以為然的反駁道:『在我還沒有為自己下定論之前,誰都不許胡亂猜測我的企圖。』可是,若要Neo Soul主動積極的提出自我辯護,好像找不到確切依據。」

上述意思是,在Erykah Badu先後於2008與2010年出版《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以及Maxwell於2009年出版《BLACKsummers'night》之前,Neo Soul確確實實出現長達五年的空窗期。這段時間,足以孕育另一個新式曲風,或者交由其他標榜Neo Soul的音樂人延續這個曲風。甚至被遺忘、被取代。Neo Soul沒有交待歸隱山林的理由,第一代也沒有全面交棒給第二代,「黃金年代」就這麼成為一再重彈的「老調」。

現在,一談起Neo Soul,也只能回憶當年勇了。

若以出生年代作為分野,1976年是個關鍵年。

第一代Neo Soul音樂人出生於1971至1975年之間。第二代者除了Jill Scott,諸如Bilal、Dwele、India.Arie、Raheem DeVaughn、Musiq Soulchild、Eric Roberson、Sy Smith等等,大多出生於1976至1980年之間。第二代Neo Soul音樂人甫出道時,頗有繼承第一代的架勢,他們多半是出身於各競賽或素人歌手,以更親民的表演方式獲得認同,累積不少群眾基礎。但,隨著這空窗五年且第二代的音樂能見度不若第一代搶眼,慢慢的,主流市場不再視Neo Soul為良藥了。

以現狀論,第二代Neo Soul比第一代更像獨立音樂人,不只Neo Soul音樂品質參差不齊,轉向其他樂種吸取養分者大有人在。資金奧援是獨立音樂人存活關鍵,少了「班傑明」就缺乏競爭力。諷刺的是,比起十幾年前,現代音樂人雖然擁抱了更多宣傳管道,可是「網路與全球化」的結果,「讓我們可以隨時聽見與看到最新最多的音樂產物(如同台灣可與美國同步,甚至更早看到首演的美國電影),同時也抑制了音樂的流通性(因為太多生產要素在網路與全球化構成的場域相互競爭,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應)。這裡的意思是,音樂人已經『退位』到只能在家鄉發片、宣傳。而從製造到上市流通,只要有網路都可以獲得第一手訊息,諷刺的是,它也只能待在某一區域『透過網路』發揮效益。這,就是『全球化底下的在地迷思』。」

比起第一代的「半退休」,第二代的「掙扎」,1981年之後出生的Neo Soul音樂人,那就更談不上傳承與否,因為他們逐漸與Neo Soul的精義脫勾,寧可與時下的Hip Hop為盟(Alicia Keys!),點起光明燈。
 

2010-11-03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13)】Love of My Life: Erica, Who?

 

這是一個無法區辨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太多區辨。


Erica Wright,who?

1998年10月,一張神祕的專輯《Heartache》降生到這個世界,演唱者名為Erica Wright。

時間回到1994年,那時候的Erica Wright,將錄製好的19首歌曲,輾轉交給了當時尚未成立音樂公司、後來成為專業音樂經理人的Kedar Massenburg。Kedar聽了Erica的歌曲發現這小妮子確實是塊美玉,於是,1995年成立製作公司時,簽下來自美國南方的Erica Wight、西岸團體Freestyle Fellowship與東岸的A+,為其第一批子弟兵。

Kedar Massenburg的豐功偉業在於拉拔了D’Angelo這位後來影響黑人音樂系統極為深刻的熠熠之星,並且創造了所謂的「Neo Soul movement」一詞。

類似Kedar Massenburg的角色如:擁有高學識背景的Babyface暨Eddie Murphy的前妻Tracey Edmonds、著名獨立唱片公司Hidden Beach的CEO Steve McKeever律師;或者出身自傳統黑人音樂系統的Randy Jackson、Benny Medina、Louis Silas(已故)等人。

這些菁英分子,對於市場趨勢是非常敏銳的。被Kedar Massenburg相中的Erica Wright,音樂生涯初期浸淫於Hip Hop領域。當時Hip Hop處於「黃金時代」(golden age)末期,必須另闢一道蹊徑以為延續。

Kedar Massenburg沒料到的是,當初他以Hip Hop為音樂事業軸心的情況出現了轉變。1995年7月,在D’Angelo首張專輯《Brown Sugar》的成功帶動下,Neo Soul變成了一種記號;Neo Soul不只是掠奪了部分Soul和R&B系統的內涵,還加入了鮮明的藝人之個人特質。新型態黑人音樂強悍問世。

為了壯大Neo Soul棋盤勢力,Erica Wright,是Kedar Massenburg手中的另一枚棋子。

Erica Wright與弟弟Eevin、妹妹Koryan,在母親Kolleen的單親撫養下成長,高中畢業後,她便立定了未來的表演志趣。大學畢前前夕,她找到了幾個足以維繫生活開支的表演工作,而放棄即將到手的文憑,正式踏入全職的音樂之路,比如,為D’Angelo巡迴演出的暖場,獲得台上台下的熱烈好評。

Erica Wright的《Heartache》是早於1998年的錄音室作品,而且也不能看作是純正的Neo Soul,它大多被認為是一種實驗曲風,很像2000年中、後期的她的音樂。

接續著D’Angelo的氣勢,1997年,Erica Wright終於能夠以自己的另一個名字Erykah Badu推出正式出道作品《Baduizm》。

Neo Soul的故事從這裡出發。